毒蘑菇放倒七名绿化工人
2007/5/15 13:34:00

时报讯 (记者 蔡民 实习生 熊佳焰 通讯员 黄穗) 昨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共接收7名因食蘑菇中剧毒的患者,除1人症状轻微外,其余6名中有2名属中度中毒,4名为重度中毒。经极力抢救,目前7名患者仍在进一步观察治疗中。据悉,经卫生专家鉴定,此次导致中毒的蘑菇为灰花纹鹅膏菌,是剧毒白毒伞系列的其中一种。

  工人采吃蘑菇中剧毒

 

 

  昨日下午,记者在第十二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食蘑菇中剧毒的患者,4名较严重的患者中,有2人已被送进ICU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血浆置换,其余2名和另外3名症状稍轻的患者仍住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

  中毒较严重的谭先生告诉记者,7人都是萝岗九佛负责山上绿化的工人。前日中午,谭先生在工作的树林中发现有野生蘑菇,便采了一斤左右蘑菇回去煲汤,中午7个人都喝了蘑菇汤。谭先生说,“我当时喝了小半碗的汤,味道很甜。到了晚上1时多,先后有人出现肚子痛、呕吐、腹泻、四肢乏力的症状,2时多我们便被送到萝岗九佛医院。”

  谭先生说“之前听人说野生蘑菇吃了很健康,我才采来给大家吃的,没想到竟然会中毒。”
鉴定为一种剧毒白毒伞灰花纹鹅膏菌

 

 

  据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临床科的主任医师刘薇薇介绍,昨日凌晨7时,患者转入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临床科,接受洗胃、活性炭吸附等排毒治疗。下午3时多,2名中度中毒患者和1名轻微中毒患者因出现中毒症状,也赶来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这些患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期。

  刘薇薇医师告诉记者,白毒伞的发病时间一般只有六七个小时,而患者吃这种蘑菇12小时后才出现中毒症状,毒性蔓延的程度更大。刘医师说,昨日中午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已将导致中毒的蘑菇拿去化验,中午11点初步确定是白毒伞,后经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教授鉴定,此蘑菇学名为灰花纹鹅膏菌,是剧毒白毒伞系列的其中一种。食用这种剧毒蘑菇,一般会在12小时~16小时内产生中毒症状。

    Tips

    中文学名:灰花纹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 fuliginea Hongo
    分类地位: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幼时近卵圆形,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菌环膜质,灰白色,生柄之上部或顶部。菌托白色近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光滑,7.5-9.5cm,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湖南、广东等地。
    经济用途:记载有毒,在湖南一些产地曾发生多人误食中毒事例。在日本视为猛毒菌。另外属外生菌根菌。  
毒蘑菇问题千万要小心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采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毒和去味。

    关于野菜的食法有生食、直接炒食或蒸食,还可煮浸。 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对于识别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几种说法,诸如:

    (1) 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菇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5) 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6) 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菇则很很鲜美。

    但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没有经验的人最好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而且易发现的毒蘑菇,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有致误食中毒了。

                                                          来源:信息时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