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众开放的食堂更应该市场化
2011/2/14 9:19:06 来源:齐鲁晚报(济南)

赵勇 北京的部分中央机关向老百姓开放内部食堂和礼堂,尝试与社区居民共享资源,这是《北京日报》2月12日的一条报道。

报道中首先提到了广电总局机关家属区的内部食堂:除了地三鲜、咖喱小丸子、香干快菜,还有孜然肉丁、梅菜扣肉、圆葱爆羊肉等等,加上一份米饭或馒头的主食,菜价都只有十几元。这样的性价比让来这里吃饭的卢继红老两口很满意,她说,要是去旁边的小餐馆吃,价钱要贵上三四倍。

把部分中央机关与老百姓共享资源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价廉物美的食堂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去年物价涨得最厉害的时候,媒体屡次爆出一些机关食堂价廉物美的消息,一些公务员甚至带着家人在机关食堂吃饭,这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机关食堂后面的福利,其实就是一种权力荫庇下的不公。在全社会都在承受物价上涨巨大压力之时,机关食堂却让一些公务员躺在一个安静的小港湾里,那些享受着食堂福利的公务员,怎能对物价飞涨下普通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种种调控物价的举措,又怎能最准确地与老百姓承受的巨大压力接轨?

如今部分中央机关的内部食堂向周边社会居民开放,这当然是件好事,机关食堂原本就是公共资源,“共享”是其本意。但我们也该看到,这次资源共享的尝试,仍然是极其有限的:比如说广电总局的302餐厅,原本只是改造后用来为老干部服务的,只是“同时也作为月坛地区居家养老示范点”,向周边社区的老人开放,一般人想去蹭饭,几乎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这有限的开放带来的福利分享,并不能遮蔽真正的问题机关食堂应该尽快走出“特殊福利”的怪圈,真正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提供特殊福利的机关食堂,不仅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税款,而且有损行政机关的声誉,不断制造着权力下的不公。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机关食堂能够完全从行政机关中剥离出来,实现社会化经营,其价格和服务都与社会接轨,那么,机关食堂能够提供的,就不再是价廉物美的特殊福利,而仅仅是一种距离上的便利。

机关食堂与社区居民的资源有限分享,这个温情的故事,并没能改变机关食堂特殊福利的本质,也消弭不了人们对机关食堂的种种不满。个别行政机关的特殊福利经常被媒体曝光,各种补贴五花八门,在一些实权部门,每个月给员工发放的补贴,就比一个普通人的薪资还高。其他诸如过节费之类的,同样也高得惊人。种种特殊福利的存在,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分化感,也加剧了人们对权力的不信任感。再不踩刹车,后果很严重。

改革有阻力,这是事实,但改革终究要寻找突破口,消除各种特殊福利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让行政机关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与社会接轨。在我看来,机关食堂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突破口:老百姓关注度高,改革带来的震荡也比较小。如果机关食堂能够成功走出特殊福利的怪圈,那么,它不仅能够为更深层的改革积累经验,也能给老百姓带来相当的信心。相反,如果机关食堂特殊福利都是搬不掉的石头,人们对“去除特殊福利”的改革信心又将何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