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小笼扛不住涨价 食堂工作餐分量缩水
2011/7/15 13:05:30 来源:无锡日报
 6月初,无锡市政府投入300万元用于稳定猪肉价格,目前其后续效应已逐步出现,我市猪肉价格开始稳定。可在终端消费市场,与猪肉相关的馄饨、包子齐抬“身价”,一些工厂员工食堂不是价格上涨就是分量缩水,要让消费者明显感受到保供方案稳定肉价的效应,似乎还需要一段“消化期”。

  在解放路上的“芦庄超王记”,虽已过了饭点,堂内仍有一些顾客在用餐。看一眼价格表,开洋馄饨7元/碗,小笼包7元/两。“咦,涨价啦,上次来吃小笼是6元呀。”面对一名顾客的疑问,工作人员解释道:“其他店早涨了,熙盛源都涨到8元了,我们坚持了一段时间,实在扛不住啊,材料成本太高了,人工也涨了。”

  品牌店口碑好,就算价格有所上涨,总还有生意可做。开在新村或菜场内的小店可就没有这么高的“抗压性”了。小胡在盛岸一村内开了一家卖小笼包和馄饨的小店,馄饨和小笼单价都是5元,生意还不错。但随着成本日益高昂,他犯起了愁:“顾客基本上是住在附近的老人和小孩,消费能力不高。涨价吧,很多人肯定不来吃了,不涨吧,没钱赚白做。”经过再三衡量,小胡把小笼包和馄饨的单价涨到了6元。“每天都有人嫌贵。现在是淡季,坚持到9月份吧,实在不行只能不做了。”小胡无奈地说。

  在三凤桥肉庄,记者发现各类酱排骨依然维持着原价。肉庄总经理缪军说:“目前,不考虑人工成本和香料成本,光猪肉成本就同比增长了35%,我们已经抗压8个月,库存已逼近警戒红线。为了节约成本,我们的采购人员到全国各地去尽量采购低价猪肉,能源消耗、经营管理等方面我们也尽可能地压缩成本。”

  除了与肉类相关的食品纷纷涨价,一些工厂员工表示他们单位食堂的工作餐也涨价了,有些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所缩水。新区一家电子企业的工作人员小田说:“去年一顿饭6元,现在已经涨到10元了。”在惠山区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小朱说:“我们厂包吃住,但是这半年来很少给我们吃猪肉,鸡、鸭、鹅肉比较多。”

  14日下午4时许,鸿运大包的售卖窗口前排队的人还是很多,不少市民一买就是十几个包子。市民何先生说,虽然很怀念1元钱一个包子的时候,但吃是刚性需求,就算涨价也还是得吃。(惠晓婧、实习生那骁)

阅读 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