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记者 丁谨之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袁信禄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领导干部进出高档酒店、公款大吃大喝等现象明显减少。
但不容忽视的是,有的领导干部把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隐蔽的场所,单位食堂就是其中之一。一番装修后,包厢、大菜、星级酒店的外聘厨师等应有尽有,一些单位食堂俨然成了大院内的“五星级酒店”。
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一问题,大家纷纷支招。
浙江中汇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四海:
豪华食堂的出现,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贪图享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损害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如果我是省政协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在法律法规和纪律约束层面外,进一步加强自律和道德约束。
其次,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大审查和处理力度。纪检、监察人员不能只盯着高档酒店,还要将单位食堂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
除了强化体制内监督,还应打通社会监督通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督食堂内的不正之风。如组织市民监督团对机关食堂进行检查,邀请市民代表担任机关食堂监督员等,让机关食堂与公款吃喝绝缘。此外,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强对单位账目和原始发票的审核和审计。
杭州网友“慎之小妹”:
细究公款吃喝屡禁不绝的根源,是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对假账检查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
假如我是省人大代表,建议省里出台统一的机关食堂管理办法,明确食堂原料采购程序、补贴标准等,防止出现原材料特供、饭菜价格超低、装修豪华等问题。
无论公款吃喝如何转移,形式变得多么隐秘,都离不开发票报销这一关。应加强发票管理,甚至可以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还可适当提高出差补贴,实行出差餐饮包干制。
宁海县黄坛镇镇干部顾辉辉:
如果我是省人大代表,会提出下列建议:从单位食堂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改善食堂软环境,保持单位食堂就餐环境清洁、舒适,而不是从硬件上比拼星级酒店;加强廉政宣传,严禁铺张浪费,从点滴做起,给全社会做厉行勤俭节约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