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餐饮 老广好淡定
2015/8/2 16:21:40 来源:广州日报
 广调查


  读者互动 数据说话


  随着奢侈品大牌GUCCI全球第一家餐厅7月份在上海开张,随后,在中国辨识度最高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所在集团LVMH收购中餐集团“翡翠拉面小笼”的消息,更让不少网友奔走相告。由此,更引发了市民兴奋遐想:既然有了GUCCI意面、LV小笼包,未来在中国,吃货们离吃爱马仕云吞面、香奈儿萝卜牛杂、PRADA麻辣香锅还会远吗?


  奢侈品大牌真的要在中国做餐饮?在美食之都广州,日前,本报记者前往这家被戏称“LV包子店”的一家食肆,看个究竟。


  专题策划:植文秀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王丹阳 实习生陈思言(署名除外)


  4年前的夏天,路易威登全球主席和中国区总裁双双飞来广州,为天河太古汇一楼的LV旗舰店剪彩。与此同时,一家香港背景的中餐连锁店“翡翠拉面小笼”也在太古汇负一层的美食广场的狭窄角落悄悄开业。两者看上去毫无关系。


  无论是在店面、装潢、顾客、营销策略上,相隔一层的两家店的差异就跟一个售价几千乃至过万的LV压花包与一笼26元4只的小笼包一样巨大。


  日前,本报记者前往这家包子店。发现在餐牌、店面标示和餐具上,都没有LV字样。在现场,随机询问了在这家餐厅就餐的顾客。几名顾客均表示从没听说这家店是“LV包子”店。


  “LV包子”店被评为“超值餐厅”


  在太古汇工作了4年多的某外资银行白领Wendy,平日下班后最爱在办公室楼下的商场里逛街和吃东西。在得知自己帮衬了四年多的“翡翠拉面小笼”店,居然跟LV都是一个集团时,Wendy表示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


  在广州食客中,对此不知情的不只是Wendy。几位前来光顾的市民也告诉记者,来这就餐主要是逛街太累,而这里价格中等。另外,一名服务员也表示不知道餐厅跟LV有什么关系。


  在大众点评上,有网友表示 选择这家店的理由,主要还是看重了它是广州较为新奇的上海菜,同时连续7年被评为了香港米其林“超值餐厅”。


  Wendy说,在铺租昂贵的太古汇,相比其他餐厅,这间坐落在负一层美食广场,没有独立店面,类似小吃店的餐馆,人均50~70元的价格走是平民路线。每到中午或晚上,狭小的店面就人满为患,每个餐桌之间人与人的距离只有不到半米。绝对谈不上是奢侈品。


  多家奢侈品大牌跨界餐饮业


  实际上,奢侈品牌跨界餐饮业并不是新鲜事。甜品店、咖啡店、巧克力店、酒吧、餐吧、花店生活馆等,向来都是奢侈品牌跨界的主要区域。例如,近年来,PRADA在意大利米兰收购了一家老字号甜品,爱马仕在巴黎、日本、韩国相继开设自己品牌的咖啡厅,香奈儿在日本开餐厅,阿玛尼在香港推出了咖啡餐吧等,宝格丽也曾在香港海港城推出同品牌巧克力。


  但在众多奢侈品牌中,相比起经营“高大上”咖啡红酒西餐,选择进军更接地气的中式餐饮,路易威登应该是第一家。


  早在去年4月底,LV品牌所属的LVMH集团下属的一家私募股权基金斥资1亿美元掌握了翡翠餐饮集团90%以上的股权,正式进军内地中餐市场。据了解,除了“翡翠拉面小笼”外,这家集团还有点心、烧烤、粤菜酒家等店,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而且,LVMH还计划将其连锁餐饮拓展至中东及欧洲市场,并实现上市。


  而在毗邻港澳的珠三角,“翡翠拉面小笼”除广州店外,还在深圳的KKmall、佛山岭南天地开有分店。由于其在香港拥有米其林“超值餐厅”推荐,因此,即便价格高于内地的小笼包,也吸引了不少前往“一试究竟”的顾客。


  随后,本报记者致电在深圳、佛山的“翡翠拉面小笼”,两门店负责人均表示不清楚是否和LV有关系。截至发稿时,香港的翡翠集团对LV收购下的“小笼包”是否带来新变化与销售业绩等,均尚无回应。


  与中国市场主要竞争对手GUCCI不同,LV在相关餐饮店的宣传比较“低调”。本报记者发现奢侈品牌LV对将平民小吃“小笼包”收入囊中,并未大肆公开宣传。例如在香港翡翠集团的官网与路易威登中国官方微博,有关这次收购和两者关联的消息均未被公开显示。


  奢侈品牌不愿真放低身段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机构China Confidential的数据调查,LV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其母公司LVMH也公布2014年亚太区是唯一收入负增长的市场。


  但是根据LVMH的今年上半年的最新年报,珠宝、奢侈品、葡萄酒、烈酒等项目,表现良好。实际上,在奢侈品界,LVMH集团除了是在服装、鞋业、皮包、化妆品的奢侈品牌,也是有名的“并购大王”。同时,被并购的产品也卖得不错。


  在1987年,酩悦轩尼诗与路易威登合并为LVMH时,当时该集团旗下仅有这两个品牌。但不到30年的时间,LVMH集团也控制了近60个显赫的奢侈品牌,持股70多家公司,同时还卖掉了近50家公司。


  对于2014年LV收购中式餐饮集团的“超级跨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奢侈品牌高级公关表示,奢侈品牌代表着“稀缺、难以触摸”,但奢侈品牌也面临着现金收入的压力。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奢侈品牌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在亚太市场,特别是以往传统的亚洲奢侈品消费主力从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转入中国内地,中国内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众多奢侈品牌业绩的重中之重。一旦面临品牌瓶颈,大的奢侈品集团就会开始通过咖啡厅等跨界来吸引消费者,增加多元收入。


  “但是LV不会卖小笼包,因为一旦每个人都轻易拥有品牌LOGO,无形中就是降低了品牌价值。这是比打折降价更可怕的事。”这名品牌公关向记者表示,收购小笼包只是奢侈品集团增加现金的一种方式,而且未来不排除再将其卖出的可能。


  大多数受访市民 “冷对”奢牌餐饮


  广州日报讯


  (记者余骏扬)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受访市民对奢侈品品牌开餐饮店普遍持观望态度。从问卷结果分析,受访者更倾向将这类餐饮店的饮食功能放在首位,牌子起到的作用不算大。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拥有多件奢侈品”的受访者仅占4.86%,而选择“只有一到两件奢侈品”的受访者也仅有19.44%。将近七成五的受访者没有购买奢侈品,本次调查中过半数的受访者更表示以后不打算购买奢侈品。因此,对于本次调查的多数受访者而言,奢侈品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标签意义并不强。在这种观念下,他们如何看待这些品牌所开设的餐饮店呢?


  在“一线大牌开设的餐饮店你会去吗?”这个问题上,受访者的意见集中在两个选项上:“不会刻意去”占了39.58%,而“如无必要,应该不去”占了44.44%。看来受访者对这一类餐饮店的态度比较冷淡。


  但这种冷淡的原因是什么?是对奢侈品牌本身没有兴趣,还是单纯对它们将要开的餐饮店不感兴趣?


  记者通过交叉分析发现,无论受访者对奢侈品态度如何,他们对其开设的餐饮店都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表示“拥有多件奢侈品”的受访者,有71%表示“不会刻意去”;表示“只有一到两件奢侈品”的受访者,有64%表示“不会刻意去”;表示“暂时没有,但是准备购买”的受访者,其中48%表示“不会刻意去”,45%表示“如无必要,应该不去”;而表示“没有,以后也不打算买”的受访者,有54%表示“如无必要,应该不去”。


  至少从这次调查看来,奢侈品品牌开餐饮店的未来如何,还有待观望。尤其对于“嘴刁”的广州人,如果店的食物出品不够好,恐怕就算是国际奢侈品牌子的餐饮店,也不见得有口皆碑。


  上海观察:


  买不起GUCCI 就吃一顿GUCCI?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李晓璐)2015年5月底,GUCCI在香港、上海、成都、南京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进行“五折甩卖”。两个月后,GUCCI又在上海环贸开了一家提供意大利风味菜肴的西餐厅。虽然这并不是GUCCI首次涉足餐饮行业,却是GUCCI在全球开的首家售卖正餐的餐厅。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大波品牌粉丝与吃货们的关注。然而,从7月22日开业至今,记者发现在某点评网站上,对于GUCCI开设的这家餐厅,评价却参差不齐:有网友认为值得一试,却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该餐厅的服务及菜肴等却无法用精品衡量,“性价比不高,只是挂了GUCCI的名头而已,不符合GUCCI的品牌形象和定位。”还有网友更是失望表示自己是冲着GUCCI这个牌子去的,结果却发现除了店名,店内布置、装潢和GUCCI几乎关联不大。


  “奢牌”餐厅火爆 需提前两周订位


  为此,记者特地赴现场亲自体验这“高大上”的奢侈品牌餐厅。然而,当记者12点半赶到店门口时,却被告知店内已没有空位,不少顾客围在店门口询问详情,店员表示:“目前餐厅太火爆,如果是午餐或者晚餐,需要至少提前两周预定。”而当记者询问排队时间,店员表示:“您未必等得到。因为用餐人数太多,我们将午市和晚市的预定时间分成两拨。如果只是喝下午茶,可以不用提前预约。”有顾客就表示自己曾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店用餐。


  刚刚开业就如此火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店员告诉记者:“除了被GUCCI品牌本身吸引的粉丝以外,也有不少吃货或是抱着猎奇心态的顾客进店尝鲜。”所谓,买不起GUCCI,不如吃一顿GUCCI。据记者了解,相比高昂的产品,GUCCI提供的食物价格相对“亲民”,人均约300元人民币,另外收取10%的服务费,工作日午市还提供套餐。不过截至目前,暂不收取服务费。


  其后,记者走进餐厅发现,尽管店门口标着一块大大的写着:“1921GUCCI”的招牌,但店内与GUCCI相关的元素却并不多,除了吧台后方墙面上不显眼处有块Gucci的logo外,就只有菜单封面、餐桌垫和餐巾等印有logo。而店内供应的食物和饮料亦没有打上任何GUCCI的印记。对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餐厅是Gucci与其他餐饮企业共同运营,所以店内品牌痕迹并不明显。”


  经济模式在转变 多元化分散风险




  事实上,GUCCI投资餐饮行业并非奢侈品界内的首创,早在多年前,几大品牌如LV、PRADA、爱马仕等就已纷纷通过自己开设、入股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进入餐饮行业。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疲软、消费行为模式变化导致全球奢侈品销量下降的情况下,奢侈品公司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分散风险,是明智的选择。


  针对外界将这种经营方式称作奢侈品牌跨界或转型这一说法,从事奢侈品牌管理研究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卢晓认为并不稀奇。他表示,“奢侈品牌涉及餐饮等其他领域并不能定义为跨界或转型。奢侈品牌本身就是高端精品生活方式,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只是营销战略中的品牌延伸罢了,自古有之。”


  作者:余骏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