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如何实现“微利可持续”?
2021/4/20 8:56:02 来源:金华日报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兴起服务社区居民的社区食堂。相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类食堂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减轻上班族的家务负担;相比社会化餐饮店,它更偏向为社区居民提供就餐服务,且公益属性更强,价格实惠、用餐便利,受到周边居民普遍欢迎。

金华是否也有这样的社区食堂?市民对此态度如何?未来发展潜力在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上周走访了市区部分社区、餐饮店和管理部门。

现象一:顾客盈门好评不断

这两家社区食堂何以叫好又叫座?

我们发现,作为新生事物,市区早已出现多家社区食堂。

4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在市区柳湖花园小区附近上班的王先生走进柳湖食堂点了份套餐,一荤两素,只要12元。虽然不住在柳湖花园,但王先生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中午经常过来用餐。“外面吃份快餐也要二十来元,相比之下,这里便宜而且方便,吃完也有时间回办公室休息一会。”王先生说。

柳湖花园小区居住人口8800多人,其中老年人有2000多人。小区物业经理叶金生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老人不能出去买菜,有的腿脚不便,子女不能进社区,靠保安和志愿者送菜上门,人手压力很大。除老年人外,社区还有数量庞大的上班族、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有娃没时间做饭的双职工家庭等,他们也有就餐需求。

为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社区物业将物业配套用房改造为社区食堂,去年8月对外开放。食堂同时面向社区业主、物业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提供快餐、面条、馄饨等餐饮服务,每人每餐平均消费10~12元,60岁以上老年人有优惠,7~8元。半年多经营下来,已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社区食堂。

我们采访发现,价格实惠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特征。有些社区食堂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好几个社区,经营好的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食堂,相比社会化餐饮和外卖,它还兼具社交功能和公益性质。

走进市区双溪西路幸福家人素食餐厅,柜台下方“吃饭也是一种公益”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幸福家人公益协会秘书长王寅介绍,唤醒公益和为老人服务是协会的两大主要服务板块,餐厅经营所得全部用于开展公益活动,许多客人来店就餐后也会选择加入公益队伍,这里也因此成为社会爱心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和场所。

两年前,市民张建萍来这里就餐后便成了幸福家人公益协会会员。此后,幸福家人素食餐厅还成为她和老年大学同学首选聚会场所。“食物干净、味道好,我上月来了8趟,这次带姐妹们也过来尝尝,真的很不错!”她说。

“希望每个社区周边都有这样的餐厅,省得居民为吃饭跑远路。”采访当天,家住市区江北祝丰亭社区的陈丽萍带着女儿和妹妹到幸福家人素食餐厅吃中饭,三人花了49元。陈丽萍的女儿表示,有这样的社区食堂,着实能为上班族减轻不少家务负担。

不同于柳湖食堂的传统就餐形式,幸福家人素食餐厅提供素食自助餐,包括甜品、小吃在内共30多个菜品,常换常新,种类丰富。“我们的收费标准是28元/人,对老年人、环卫工人、志愿者、青少年等群体有不同程度优惠,换算下来很实惠,每人每餐平均15~20元,对弱势群体还提供免费餐食。”店长董霞说,餐厅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也承办老年同学会、生日会,还举办过简单的素食婚宴。由于餐厅旁边就是市青少年宫,每逢周末,常有家长带上兴趣班的孩子来吃饭,许多孩子会将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做公益。

现象二:四度易主坚持十多年


南苑社区食堂缘何悄然关张?

小小的社区食堂承载着民生大文章,其中经营门道自然有讲究。事实上,有的社区食堂由于很难做到盈亏平衡,不得不悄然关门。

4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南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现一楼所有区域均对外开放,只有食堂处于关停状态。隔壁理发店老板金建凤说,这家社区食堂于2009年开张,10多年间换了4个老板,3个月前不得不关门歇业。

虽然大门紧锁,但透过玻璃门,还是可以清晰看到食堂内整洁有序的就餐环境,墙上的餐厅就餐制度中写道:90岁以上2元一餐,80岁以上5元一餐,70岁以上6元一餐,60岁以上7元一餐,有专门送餐上门服务,着力解决独居老人、患病老人和高龄失能老人的就餐不便问题……

从南苑社区居委会了解到,当初开办食堂是为了给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由于价格低廉,食堂利润微薄,经营者为保持经营的可持续性,在保障社区老人就餐服务的基础上,也向社区和周边其他居民开放。

金建凤认为,南苑社区食堂之所以经营困难,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店铺属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益性质不能打广告,所以店面没有店招,不引人注目;加上离马路有一段距离,当中又被一排树木遮挡,虽然地处人来人往的开放式小区,知道的人并不多。

“我也是十年前散步时意外发现这个食堂,觉得环境不错,比外面的餐饮店干净还便宜。”南苑社区居民王大伯回忆,这家食堂刚开门营业时,早餐菜品还比较少,到了后期,粥、包子、豆浆、小馄饨、烧饼、油条都有供应。

“起初早中晚餐都做,吃早餐的人比较多,中午和晚上以快餐为主,但吃晚餐的人少就不提供了。”食堂第三任老板老潘说,他从社区方面获得经营许可后,房租和水电费全免,每月300元补贴,经营利润主要还是靠承接一些工地、单位的快餐外送,比一般社会餐饮店价格便宜实惠。因为小本经营,没有帮工,经营期间凡事都是他亲力亲为。

2019年起,社区加大补助力度,每位就餐老人补贴8元。第四任老板楼某接手后,起初生意不错,快餐每天都不够卖,但不巧后来碰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上猪肉涨价等因素影响,最终食堂经营难以为继。

虽然知名度不高、生存艰难,却也不乏一些忠实的回头客。食堂开业期间,受到社区老年人和附近打工群体的普遍欢迎。金建凤印象深刻的是,有位100多岁的老奶奶几乎每天都来吃饭。“社区食堂吃早饭更方便”“菜多量足,干净卫生又便宜,挺好的”……采访中,不少社区居民认为便民的社区食堂应该继续开办下去。据了解,目前南苑社区食堂暂时没有重新开业的计划,眼下社区老人餐食服务改为社区统一配送模式。

剖析:

社区食堂潜力巨大 如何实现“微利可持续”?

“单纯依靠‘输血’并非长久之计,自我‘造血’才能持续发展。”采访中,这几乎是我们接触到的社区食堂运营者的共识。受访者纷纷表示,社区食堂在保持物美价廉的同时,更需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据了解,当前各地社区食堂根据运营主体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地方政府部门统一建设,有利于集中资源、快速推进;二是由社区自己建设运营,优点在于能够比较精准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三是由居民自发建设;四是由开发商等市场主体直接规划运营,规划水平较高、成本控制较好。

王寅说,幸福家人素食餐厅起初单纯依靠社会募捐形式为老人提供餐食服务,两年支出一百多万元,没有可持续性。后来,协会通过外出学习,借鉴了海宁的素食餐厅经营模式,根据金华实际情况和协会现有资源搭建平台,源源不断地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入股,至今已吸收120个股东。目前,他们也在想办法“开源”,打算以餐厅名义开展公益项目,用于申请政府公益创投,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社区没有自用房,只能靠租赁,而大部分小区位于商圈地带,租房成本较高,为老人服务成本高,如果要承办社区食堂,需要政府帮助解决房租、建设经费和运营经费等问题。同时,社区更偏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可以借助专业社工团队和第三方运营公司的力量和资源,这样的模式会更贴近群众需求。”市区三江街道雅苑社区党委书记钱素芳说,她在2010年至2015年担任阳光社区党委书记时,也曾探索过社区食堂运营模式,但因为精准服务要求限制,最终停止了。

从民政部门了解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性质的食堂,只能用于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服务,政府用于为老人服务的补助资金无法用于补贴社区其他居民。

换言之,社区食堂长期可持续运营,不能仅仅依靠民政部门支持,还需要多部门、社区,甚至社会多方力量支持,助其行稳致远。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人口老龄化将带来诸多挑战,要破解居家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社区食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其便民利民的特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社区食堂,到社区会客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男女老少都希望走出家门就能享受最近的便利服务。可以说,我们工作上是‘单位人’,生活中则越来越像‘社区人’。”浙师大法政学院社工系副教授李伟梁认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对这种转变要迅速适应、高度重视,社区服务除了要坚持便民利民的普惠性外,还要体现面向弱势群体的特惠性,兼顾商业性和社会性。

“社区食堂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营,市场化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案例表明,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社区食堂能够实现‘微利可持续’,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李伟梁认为,实际上,幸福家人素食餐厅和柳湖食堂的有益尝试,很好地说明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或物业公司来运营社区食堂,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科学高效运营之外,也需要政府部门扶一把。据了解,在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青海等被列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省份,当地政府部门正积极探索推出发放运营补贴、减免租金、免费提供运营空间等多种支持政策。此外,社区食堂经营也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需要政府出招把好质量安全关。

(作者:章馨予)

阅读